長江商報消息 2023年伊始,美國多項經濟數據不容樂觀。1月6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2022年12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22.3萬人,失業率為3.5%。美國2022年全年新增就業450萬人,月均新增37.5萬人,這兩項數據均低于2021年的全年新增670萬人和月均新增56.2萬人。這意味著雖然失業率重新回到了3.5%的低位,但新增就業崗位數量繼續刷新年內低位。不少經濟學家表示,在美聯儲激進加息之下,美國就業市場冷熱不均,2023年美國勞動力市場前景或更趨悲觀。
無獨有偶,除了美國勞動力市場出現放緩跡象之外,美國制造業“降溫”跡象也十分明顯。1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2022年12月的工廠活動指數從11月的49降至48.4,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讀數低于50表示工廠活動出現收縮。ISM的工廠活動指數在2022年下降了10.4點,是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最大幅度的年度回落。ISM衡量材料支付價格的指標連續第9個月下降,這是自1974年至1975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下降。新訂單和生產指標在去年12月均出現收縮,都下滑至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表明需求進一步疲軟。進出口指標也出現收縮。
自去年美聯儲激進加息以來,美國商品消費增長速度已經減弱,這讓美國或將在2023年陷入實質性衰退的市場猜想廣為流傳。眾所周知,個人消費支出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大約70%。數據顯示,自去年9月份起,消費者信心就一直在低位徘徊,2022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僅為59.10點,反映消費者對未來的信心不足,因此,個人總消費支出也在下探中。
更糟糕的是,根據經濟學家的測算,從新冠疫情最初在美國暴發到后期大流行期間,美國以歷史最高水平的政府轉移支付(如直接發放多輪現金)提高了美國家庭收入。但高企的物價帶來的高生活成本卻在大幅沖擊美國居民的儲蓄,2022年11月,美國儲蓄率回落至2.4%,并大約在2022年一年內消耗了0.8萬億美元的超額儲蓄,疫情期間,美國居民積累的超額儲蓄根據經濟學家的測算大約已消耗了近三分之一。在高通脹和高利率之下,美國消費增速可能會在2023年進一步放緩,對美國經濟拉動力處在“熄火”狀態甚至可能成為拖累。
為了遏制通脹,2022年美聯儲累計加息42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從年初的近零水平升到4.25%至4.5%之間。美聯儲還連續4次大幅加息75個基點。然而,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雖然令美國通脹拐點初現,但距離美聯儲設定的2%長期目標仍相去甚遠。與此同時,激進加息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正不斷顯現。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也在加劇,不少投行都預測美聯儲甚至可能最快會在今年“掉頭”開始降息。
但截至目前,美聯儲不僅對降息可能性三緘其口,更是重申其抗擊通脹不“手軟”的堅定立場。1月4日,美聯儲公布的2022年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一致認為,隨著供應鏈瓶頸緩解,去年10月和11月通脹漲幅出現回落。但他們同時強調,需要更多依據才能確信通脹正“持續下行”。因此,美聯儲愿意冒著失業率上升和經濟增速放緩的風險,將通脹率拉回2%的長期目標。美聯儲官員提出,由于貨幣政策在金融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當金融環境出現“毫無根據的寬松”,尤其是這種寬松是由公眾對美聯儲將如何應對新數據產生誤解所引起時,美聯儲恢復價格穩定的努力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金融時報)
責編:ZB